文| 秦明;封面来源|受访供图
有人说,创业者是一群喜欢追求不确定性,又能把不确定性变得相对确定,并付诸勇气与行动的一拨人。 那些看起来很轻松的决策,或许少不了日日夜夜的焦虑、自我否定与自我提高。
尤其在建筑业,不像AI科技圈的创业者那么受人追捧。正如一位知名投资人所言,想通过技术反向撬动建筑业变革是很难的,只有把手弄脏下场做产业,才可能让技术最大程度的提升效率。
过程中,创始人会有一些东西是需要长期坚守的,一些东西是需要暂时放弃的。个体也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从单方面具有某种优势逐渐变为全方位都能“打”的创始人。 这里面,肯定也会踩过很多坑,而背后总结的驱动力与判断力,正是我们看重与需要的,这也是推动商业文明与行业进步的力量。
基于此,建筑时氪策划了“什么是建筑领域的创业精神”的长期选题。近期,我们邀请了因势智能创始人向雪博士 。 因势智能是一家数字城市运营智能化产品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人企物时空大数据融合分析。
在向雪看来,创业公司一直在做取舍,每个当下基本都在做判断题,要做还是不要做,他们的选项其实并不多。如果选项符合他们长期坚持的价值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以下为对话内容(经建筑时氪编辑):
建筑时氪:从你自己的经历出发,什么是建筑领域创业者特有的创业精神?
向雪: 我自己是理工科博士背景,做科研发文章的那段过程,就是假设、求证、结论几个过程的不断叠加和优化,仰望星空很重要,脚踏实地更重要。 这段经历对我后来做事影响非常大,我们团队做事崇尚务实的态度,任何决策都需要拿数据说话,要有基本逻辑,不能拍脑袋。
我觉得建筑领域的创业者尤其需要求真务实的态度,毕竟工程类的产品交付,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每次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我都挺感慨的。这么复杂的工程,创造了几千年的价值,万千头绪可以归纳到“深淘滩、低作堰”治水六字诀中。我们公司主要做数据实时分析应用,在每个智慧产业领域,数据的流转和分析都是刚需,是个无处不在的事情,就跟水之于都江堰一样。我们的产品服务也应该是这样,解决真实的问题,产生长远的价值,找到切实可行的规律和原则,以一贯之。
建筑时氪:当初在决定开始创业前的那几个月,你为此做了什么事情,是哪方面的因素让你下定了决心?
向雪: 因势智能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前我在银联旗下的大数据公司从事数据商业化服务的工作,经历了大数据产业从0到1的完整过程。
在创业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让数据安全合规地应用起来,给客户创造价值。而要真正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单一维度的数据很难在实际的综合决策中发挥作用,需要外部多维度的数据融合才能释放出1+1>2的效果。
2019年正是国家层面出台各种政策,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时机,当时也正好有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把之前积累的海量数据挖掘治理的能力应用到其他数据领域,在城市运行和产业决策中发挥价值,于是我们决定出来创业。
再加上公司几个合伙人和创始团队都是以前一直并肩作战的同事,有着相互信任的基础和沟通默契,团队雏形也具备了,就正式下定决心出来创业了。
建筑时氪:创业的这些年,让你长期坚持的是什么,让你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向雪: 长期坚持的就是三点,解决客户真实的需求,让客户能够用我们的产品产生真实的价值,同时也能不断巩固我们的壁垒。
好像没有特别遗憾的事,创业公司本来就是一直在做取舍,客户的需求配合我们的能力再衡量一下商业价值,每个当下基本就是在做判断题,要做还是不要做,创业公司的选项其实不多。如果选项符合我们自己长期坚持的价值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建筑时氪:未来5-10年后,自己或者公司想要达到怎么样的状态?
向雪: 我们公司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建筑行业的创业公司,当时建筑产业资本方投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事情能够跟建筑行业的CIM、BIM互补,用我们动态的人口时空数据跟数字孪生做叠加,让数字城市或产业的孪生系统在决策场景中能够拓展应用。
我希望5-10年后,公司能够成为国内最领先的提供数据应用服务的平台化公司,横向能够覆盖城市和产业运行所需的多维度行业和场景标准数据模型,改变数据智能产品定制化开发的交付模式,以订阅制的方式提供服务。纵向能够在文旅行业的数字化应用中做深,覆盖更多中长尾的文旅客户,成为文旅行业和企业数字化的标准模块。
建筑时氪: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最需要在哪些地方形成共识或者做些什么事情?
向雪: 以更开放的态度,拥抱更多创新性的应用,构建更多跨行业的合作伙伴。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AI4ELAB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i4elab.com/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