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4E HomeBar第一期活动报名,与伦敦南岸大学的两位学者聊AI哲学 | 建筑时氪

欢迎扫码报名,成为AI4E HomeBar的一份子。

文|秦明;编辑 | 王华;封面|Linkedin

大家好,建筑时氪推出AI4E HomeBar—— 招待朋友们的第二空间(北京线下),为共同热爱工程、科技与人文的大家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面对面链接机会。具体在下班时间,空间由建筑时氪的任意一位朋友提供,大家按当期主题聊聊科技与人文,看到自己,看到他人。

第一期我们已经启动,4月16日(周三晚)在北京,坐标北三环一处很舒服的空间。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的学者,来和我们聊聊AI与哲学,聊聊伦敦和北京的城市节奏,也聊聊这个时代工程的走向( 活动详情在文末。这里是一些真正思考问题的人坐下来喝点小酒、坦露真实的地方。

说说我们为什么想做AI4E HomeBar。

AI4E源于 「 AI for Engineering」。我们周围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点工科背景,熬过实验室,啃过大模型的论文,也正在探索AI一步步从论文走进工程场景、走进产品线。我们相信,AI在工程行业的落地,是真正未来几十年会发生的大事。这个工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工程,而是更广泛的能源、制造、基建、生物等泛工程领域。我们想回到那个最朴素的问题上:技术到底怎么改变现实的物质世界?

AI4E不是个空头概念,而是我们想去一步步打开的一个维度。从“生活大爆炸”一样的思维方式里重新拆解什么是工程,关注工程AI领域的最佳实践。我们认为,一旦你把事情做具体,就能看到深刻。我们既不想只做学术交流,也不想一上来就谈“商业转化”,我们想从“人”出发,从交流出发,从互相的好奇出发。

那「 HomeBar」 呢?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松弛,背后其实是我们更大的心愿。我们觉得,浮躁社会里,深度链接是一种奢侈品,但它是值得花时间去搭建的。我们想要一个空间,不着急给答案,而是一起交流、一起探讨。这种“空间里的语言”很重要,它不是公式、不是模板,而是你大脑当下的实时直播。

所以我们决定试试,把聊天这件事搬进一个空间,有点微醺,有点真诚,更像是一群有共同好奇心的人,有些理想,有些现实,坐下来一起临时组成的“共谋团体”。

我们期待的参与者是这样的一群人:

1、泛工程圈、保持成长心态的人,带着理想又脚踏实地,想从小处逐渐影响大的行业;

2、对AI技术下的社会文化、未来生活方式,充满好奇心的朋友们。

本期我们邀请的两位嘉宾是来自伦敦南岸大学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是:Dr Yuting Chen——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副教授;Dr Mohamad EI Tannir——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院讲师

AI4E HomeBar第一期活动报名,与伦敦南岸大学的两位学者聊AI哲学 | 建筑时氪
AI4E HomeBar第一期活动报名,与伦敦南岸大学的两位学者聊AI哲学 | 建筑时氪

我们想和他们聊这几个问题:

1、英国和中国的建筑行业对科技的定义差异?

2、英国人用AI都在研究哪些好玩的事儿?

3、伦敦和北京,两个城市的文化感受?

4、彼此的人生信条,其他随心而发的提问。

活动时间:4月16日,星期三,19:30-22:00

活动地点:北三环某处(报名通过后通知)

活动人数:9人内,我们相信,人少,才能聊深

活动语言:中英混搭,不用担心沟通问题,我们会创造一个很包容的语言氛围

参与费用:RMB 59+自带小吃一份

如何报名:扫码报名

AI4E HomeBar第一期活动报名,与伦敦南岸大学的两位学者聊AI哲学 | 建筑时氪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AI4ELAB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i4elab.com/4953.html

建筑时氪的头像建筑时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推荐

加入社群

联系我们

邮件:ai4ela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