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的AI实践,最忌讳在旧流程上打补丁

从聊天机器人到智能体:产业AI也要一步一步走,急不得

2025092104583493

昨天去了构力办的工程数字化大会,有不少新东西。尤其是中交的BIM+AI分享,聊了很多干货。

一边聊,一边在梳理中交AI的实践思路。

中交2023年就开始布局AI,2024年2月就发布了蓝翼大模型1.0。他们没有all-in某一个通用模型,而是同时在14个不同的底座上做微调——DeepSeek、千问、Kimi、GLM什么的都试。

变化很快,风险对冲,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后哪个会成为主流。特别是对大企业来说。有资源,那就多线作战,降低风险。他们的路径也很清晰:从L0基础模型到L1行业模型,再到L2细分场景模型,一步步往上走。

走专业化垂直深耕路线应该是企业的共识了。

中交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我就做交通建筑领域的AI,其他的我不碰。架构设计也很实用:专业能力自己做,通用能力借用社会上的L0模型。而且他们梳理了超300个具体应用场景,从粗糙到精细慢慢迭代。

AI不是一个公司能做成的事情,需要产业协同。中交和构力科技合作了有三年。你有技术,我有场景,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情做成。

构力有BIMBase的底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支持中交在地形、地质、线性工程,以及大场景等各方面的基础能力,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在上面更方便地开发各种功能。目前开发了数千个API了。AI时代,这样的重塑非常有必要。

工程软件+AI这件事,大家都知道AI可以赋能工程软件开发,反过来也成立——工程数据可以反哺AI训练。中交也积累了数万个三维构件的数据集,这些都是真实工程项目产生的高质量数据。应用产生数据,数据优化模型,模型提升应用,这样可以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真正的价值创造。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价值循环。

追求AI全自动化这件事,在TOB领域是不靠谱的,要务实地做人机协同。蒋总谈到,大模型对BIM改变最大的,甚至是对我们整个软件改变最大的,可能是交互方式。

我理解,在数字化时代,很多功能是给人设计的,AI时代更多要思考给智能体设计。大会上,他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有了复制、旋转,为什么软件还要有阵列功能?因为人需要这个便利。但对AI来说,你直接说”给我做个螺旋线阵列”,它一秒钟就能理解执行。

从传统的按钮点击变成自然语言交互,关键是AI要能实时读懂工程师在做什么,然后无缝接入协作。比如你在建模的时候需要查个参数,AI立刻就能提供;你画到一半卡住了,AI就能接手继续。这才是AI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替代,而是协同。做AI应用,最忌讳的就是在旧流程上打补丁,真正的价值在于流程重构。

在整个大架构下,底层的通用模型能力是基础,最重要的是上面几层:第一层是知识层面,把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好;在上面构建智能体,再给它适配好各种环境;最后进行方案评价、方案生成等各种应用操作。但现在行业有个问题,设计院、施工局都说有很多数据,但他们认为的”多”跟AI需要的”多”不是一个概念。

蒋总分享的最后,有四个切身总结,值得思考,大意是这样的。

第一,很多人把AI作为许愿球,总研究它的下限,做不好就比谁的AI更”傻瓜化”。但很少有人研究AI的上限,我们该怎样做一套功能化的解决方案,和AI适配起来,让它表现更好,干更复杂的活。

第二,使用AI应用,追求100%准确率是不现实的,90-95%就很好了。更重要的是建立溯源机制。我们得知道AI在哪步出了错,然后才能优化数据和流程。能追溯比高准确率更有价值。

第三,大模型的应用中,知识在AI系统中只占20%,剩下80%是系统架构和数据质量。一个优秀的数字化系统加上平庸的大模型,往往比顶级模型加上糟糕的数据效果更好。

第四,私有数据比选什么模型重要得多。总觉得模型没选好的,其实是自己数据没准备好。就像”差生文具多”一样,问题不在工具,在使用者。

最近我也在想,为什么很多公司的AI项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太关注下限了,把AI当玩具,过于纸上谈兵,中交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选一个你最懂的领域,扎进去,做深做透。

突然想起,前几天听张小珺与OpenAI研究员姚顺雨的播客,讨论AI能力分级的那段对话,OpenAI把AI能力分成五级:聊天机器人→推理者→智能体→创新者→组织者。这些关系是递进还是独立进行?为何这样分级?

逻辑很清晰:你得先有语言理解能力,最早能做出来的应用是Chatbot;基于大量语言,逐步构建推理能力解决更多问题;当你既有语言知识,又具备推理能力,才可能进一步做各种Agent,尤其是能泛化的Agent。

做产业AI,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上层建筑就不稳。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AI4ELAB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i4elab.com/6157.html

(0)
Connor 秦明的头像Connor 秦明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