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科技创始人罗玮:爆品「族库、建模与协同大师」背后的秘密 | 建筑时氪

打造爆品,一直是每个产品经理的执念。

文| 秦明 ;封面来源|受访供图

有人说,创业者是一群喜欢追求不确定性,又能把不确定性变得相对确定,并付诸勇气与行动的一拨人。 那些看起来很轻松的决策,或许少不了日日夜夜的焦虑、自我否定与自我提高。

尤其在建筑业,不像AI科技圈的创业者那么受人追捧。正如一位知名投资人所言,想通过技术反向撬动建筑业变革是很难的,只有把手弄脏下场做产业,才可能让技术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

过程中,创始人会有一些东西是需要长期坚守的,一些东西是需要暂时放弃的。个体也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从单方面具有某种优势逐渐变为全方位都能“打”的创始人。 这里面,肯定也会踩过很多坑,而背后总结的驱动力与判断力,正是我们看重与需要的,这也是推动商业文明与行业进步的力量。

基于此,建筑时氪策划了“什么是建筑领域的创业精神”的长期选题。近期,我们邀请了红瓦科技创始人罗玮 。红瓦科技是一家面向工程建设行业,专注于BIM软件开发的 企业。 据BIMBOX草根报告统计,红瓦的建模大师等产品是BIM工程师在项目中使用最多的插件。

罗玮表示,当时行业里面做BIM协同平台的公司应该不下百余家,红瓦作为创新企业,不能和大家做一样的产品,尤其是不能做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实用的产品,如何打出差异化是他们最为清醒的一点。

在他看来,建筑领域创业者中能够在行业立稳脚跟,有一定产品知名度的企业,例如红瓦、译筑,橄榄山,秉匠等等。这些创始人都是长期主义者,绝对不是看到机会,跳进来捞一票就跑的人。 让红瓦的产品成为行业必备工具 ,成为从业人员手中的数字化转型利剑,也成为罗玮最朴素的想法。

红瓦科技创始人罗玮:爆品「族库、建模与协同大师」背后的秘密 | 建筑时氪

以下为对话内容(经建筑时氪编辑):

建筑时氪:当初在决定开始创业前,你为此做了什么事情,是哪方面的因素让你下定了决心?

罗玮: 创业红瓦之前,我在一家知名的BIM软件公司做了多年产品经理,当时负责做BIM管理平台软件的产品策划。 那时候的我满腔热情,满怀希望,寄希望于打造一款足以改变行业的BIM产品。

之后虽然产品推向了市场,其理念也得到了很多企业领导的认同,获得不少客户,但我能感觉到平台的价值落地似乎一直存在瓶颈,并没有顺畅的在企业内广泛使用。

打造爆品,一直是每个产品经理的执念。 为什么产品理念没问题,但落地存在问题?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找了很多一线BIM从业人员调研,从普遍的无奈、抱怨、吐槽、悲观中寻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BIM技术的应用效率太低了。 理念再好,红头文件再发,公司政策再支持,技术的效率没有突破就很难普及,来自一线的广泛阻力一定很大。

基于这个因素,我打算做一些产品经理能做的事情,来改变这个现状。 我们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决定做2-3款产品来解决BIM应用效率低问题,然后就有红瓦。

建筑时氪:创业这些年,你长期坚持的是什么?

罗玮:有两点,行业理想与产品思维。

行业理想是用BIM技术改变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大数据行业,却是最缺乏数据的行业,尤其是结构化的数据。 这导致我们的建筑行业一直处于粗放管理、混沌经营的状态。

近些年,人口老龄化、建筑工业化等宏观趋势下,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BIM技术作为数据底座,其数据结构化的特点,我认为一定可以帮助建筑行业变得更好,这点我一直坚信。

所谓产品思维,说高大上一点叫岗位信仰。 红瓦成立后第一个推出来的产品叫族库大师,当时行业里面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做族库平台的公司,但是用起来都比较麻烦,族不够丰富和精细、载入速度慢、分类不够准确、检索不方便等等。

我们在研发族库大师的时候用了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做了更简洁的产品设计,产品一经推出大受欢迎,正面反馈很多,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不断优化和迭代的信心。 之后我们做建模大师、协同大师的时候同样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几个创始合伙人很清醒,红瓦是个创业公司,不能做行业里已经有的产品,不能做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实用的产品,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做差异化、做创新。

比如我们做协同大师的时候,行业里面做BIM协同平台的公司应该不下百余家,我们就从更难的“构件级”设计建模协同这一业务场景切入,啃下这块硬骨头,再往其他具体的校审、事项协作延伸。所以协同大师从面世起,就是和其他BIM协同平台差异化的,目前也得到了用户群体的广泛认可。

不光是做产品,甚至公司管理我都会套用产品思维来把管理流程变具象、做拆解,然后从用户(被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用户体验和可执行性。我们希望以产品思维,打造一个足够扁平、开放、平等的公司平台,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可以在平台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建筑时氪:让你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罗玮: 还是所谓创新者的窘境。作为工业软件类研发企业,我们最害怕遇到的还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被抄袭、被盗版、被蹭流量,这些都时有发生。我们这样创业企业既没精力也没财力去做艰难的维权,这是创业以来的一些无力感和遗憾的来源。

建筑时氪:从你自己的经历出发,什么是建筑领域创业者特有的创业精神?

罗玮:在我了解的建筑领域创业者中,能够在行业立稳脚跟,有一定产品知名度的企业,例如:红瓦、译筑,橄榄山,秉匠等等。创始人都是长期主义者,绝对不是看到机会,跳进来捞一票就跑的人。另外一点就是坚持客户价值,这些企业都是持续在为客户解决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建筑时氪: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最需要在哪些地方形成共识或者做些什么事情?

罗玮: 从这几年开始,建筑行业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从一个高周转的金融模式逐步回归到居住使用的价值模式。建筑的功能性,建造的经济性,居住的舒适性,运维的便利节能等会成为业主越来越优先考虑的内容。

我认为建筑各方从业者应该认识到,在新的转折点后企业的运作方式需要逐步变革,过分的追求设计和建造速度会产生大量的负面问题,会挤压设计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时间,让他们失去思考的空间,丢失创新的可能。 我相信真正为 建筑物的最终用户 追求建筑本身价值的设计和施工企业会赢得未来。

建筑时氪:未来5-10年后,自己或者公司想要达到怎么样的状态?

罗玮: 现在红瓦的产品有幸得到大家的认可,已经有大量的用户,并给我们提中肯的建议,跟我们保持共同成长,这是红瓦持续前进的底气来源。

未来10年内,建筑行业一定能够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我希望红瓦能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红瓦的产品成为行业必备工具,成为从业人员手中的数字化转型利剑。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AI4ELAB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i4elab.com/4613.html

建筑时氪的头像建筑时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推荐

加入社群

联系我们

邮件:ai4ela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