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凯×杨林栋×郑经纬:产业资本如何思考「建筑创投」的困境与风向(上)

建筑产业投资的方向在何处?

文|秦明;封面|访者供图

建筑产业投资的方向在何处?产业头部企业的投资思考最值得关注。 2024年6月30日,在秦明主持的AEC产业投资联盟闭门交流会活动中,各位代表一起讨论了各自对2024年建筑产业科技创投市场的思考,我们将分批对不同嘉宾的观点整理输出,供大家探讨。

潘凯×杨林栋×郑经纬:产业资本如何思考「建筑创投」的困境与风向(上)

 

本期为第一批,来自正浩控股、青矩技术与西安安居三家企业代表的分享。

正浩控股是一家区域性工程建设综合性实施管理服务商。企业历经18年的发展,已成为以“云南正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骨干主体的多元全生态链建筑企业集团,旗下多家实体公司业务涉及建筑工程、供应链、新能源等板块。企业产值多年来居本地民营建筑企业前三名,云南省非公企业59强。

青矩技术是国内工程管理科技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领军企业,成立于2001年11月,2023年6月于北交所上市,在工程投资管控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被誉为“工程投资管控第一股”。

西安安居集团成立于2020年10月,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作为政策性住房专营机构,承担了全市大量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在住房保障和房屋租赁市场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此外,集团还涉及物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房地产咨询、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等多个业务领域。

以下为第一批企业嘉宾的观点:

01 潘凯,正浩控股董事长

潘凯×杨林栋×郑经纬:产业资本如何思考「建筑创投」的困境与风向(上)

我们作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从设计到工程施工的主体工作。我本人非常喜欢创新和开放的理念,在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的数字化方面,我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自2018年起,我带领团队进行考察和学习,访问了上海和杭州的多家公司和管理总部。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企业似乎没有取得显著的突破。

第一点,建筑施工行业面临观念和人才的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不够完善。现在很多产品依然停留在产品思维上,缺乏真正的解决方案思维。

无论是施工企业的数字化还是施工项目的数字化,都存在一些不顺畅的地方。我们考察了智慧工地项目,并对其技术和未来充满期待。我加入联盟是因为与付总有缘分,也希望在平台上寻找到更多解决方案。

第二点,我对我们行业的转型充满期待。今天我们讨论了未来如何应用建筑机器人,我们公司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话题,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时间节点会迎来爆发,什么时候技术会真正成熟。我认为这一点目前还不确定。

建筑行业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如何引入科技,推进企业的数字化、项目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制造,这些领域非常有前景。

然而,我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取得突破?这是技术问题,观念问题,应用场景问题,还是商业模式问题?作为云南排名前三的民营建筑企业,我们公司向全国的标杆企业学习过,但大多进展都不理想。

秦明:潘董我追问个问题哈,刚才您谈了很多行业层面上的问题,我比较关注从咱们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关注什么类型的科技能力与项目?

潘凯: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这与其他企业的管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在短时间内激活多种要素。这种动态管理在企业管理层面上,现在使用的SaaS软件基本上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然而,真正的痛点在于项目管理,特别是专业分包的替代。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大家对机器人应用寄予厚望,但至今未能实现突破。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有效的突破?我个人认为项目生产管理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和实现项目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理想的途径。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杭州,我们都引进了一些数字化工具,并在早期投入了大量的团队和资金,但效果并不理想。

02 杨林栋,青矩技术副总裁

潘凯×杨林栋×郑经纬:产业资本如何思考「建筑创投」的困境与风向(上)

早在2015年,青矩技术子公司青矩创投就开始在建筑科技赛道上进行投资布局,主要通过CVC模式投资建筑数字化、建筑工业化和建筑生态化方向的A轮及之前的早期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投实践案例和经验。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挖掘这些项目。建筑产业非常大,创业者云集,起初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项目方也找不到我们。当我们最终发现一些项目时,很多已经完成了财务阶段的投资,估值飙升,而且泡沫较大。

在TOB行业,项目在早期非常需要资源对接。例如,对于数字化项目,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触达头部客户,获得第一次与其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然而,前几年有不少项目在尚未导入产业资源的情况下,过早引入了财务投资,导致其陷入了“一方面缺乏资源嫁接,导致业绩增长难以达到财务投资者设定的目标,而另一方面被早抬高的估值,又难以吸引产业投资者”的窘境。

作为产业投资方,我们希望在财务投资者进入前挖掘到好的项目,所以与一些同行产生了共同创建建筑科技投资平台的设想。当然,形成这个平台有许多好处,刚才已经讨论得很深入。

首先,这个平台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吸引创业项目。其次,在投资时,大家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能够更好的筛选、甄别项目,以及获得合理的价格。第三,由于产业方的共同参与,创业者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加持,成功概率大大增加。第四,投资退出渠道将更加多样,即能通过项目独立IPO退出,也可能被产业方竞相并购。因此,我们认为这个平台,对创业者、产业方和财务投资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于青矩创投未来的投资策略,我谈一下个人观点。经过前十年的投资探索,我们在数字化赛道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后续将更加关注智能化方向,特别是在工程咨询业务中如何运用AI提质增增效。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中不同专业间的并购机会。

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与大家深入交流,共同探索,相互赋能,一起成长,为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做贡献。

03 郑经纬,西安安居发展高级经理

潘凯×杨林栋×郑经纬:产业资本如何思考「建筑创投」的困境与风向(上)

分享一下我们在推动西安一支基金过程中的感受。首先,我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后期转向金融投资和相关领域工作。在此过程中,我有两个主要感受。

第一,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就像机电、能源等专业。过去以来,我发现许多工科专业发展过程中,导师们逐渐开始招收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背景的学生,以进行复杂交叉学科的培养。

然而,土木工程在这方面似乎有所滞后,研究方向依旧集中在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等传统领域,和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在建筑智能化和数字化结合方面,我们缺乏理论上的包装和指导,使得行业在宣传和传播方面没有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影响力不足。

第二,在推动这个基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评估项目和企业估值时,需要与国内外市场上的既有产业方或上市公司做对比。但实际上,在我们这个赛道上,很难找到可以对标的企业。国内建筑科技影响力最大的企业无疑是广联达,但很难找到其他可以媲美的企业。

这表明,土木工程行业在与智能化、数字化结合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缺乏宣传和理论指导,无法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然后交流一下我们企业的情况。西安安居目前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建筑公司。近两年也在研究建筑领域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产业探索。我们的目标是在大工程或建筑方向上,探讨一些更加高效、有用的创新,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作为产业投资方,我们在挖掘早期、中期和小型企业时,需要它们有一个能够讲述好一个故事,并实战应用的解释。比如说,当我们投资一些项目时,如果有企业能够与现有的甲方主体进行更好的场景结合,这对我们非常有利。

举个例子,如果某企业声称自己技术很出色,那就让他们拿出技术来应用于场景方的项目中。经过实际使用后,如果能直观地看到,比如说产量提高或者在其他方面有显著改进,那么这对我们推动基金和项目的落地将非常有帮助。

因为很多产业方并不是技术出身,所以有这样一些更直观的成果展示,可以更好地推动项目的实施。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AI4ELAB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i4elab.com/4779.html

建筑时氪的头像建筑时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推荐

加入社群

联系我们

邮件:ai4elab@163.com